游戏艺术活动中心 - 最新网游活动与资讯

公子小白怎樣成為齊桓公?

聲音導航:廣東話|普通話

齊桓公塑像。山東臨淄齊國歷史博物館藏品(圖片提供:聶鳴/FOTOE)

齊桓公(?—公元前 643 年)姓姜,名小白,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是齊僖公祿甫的第三子,其母是衞國人,哥哥是齊襄公。齊國是個大國,位於現今山東省的北部。齊國東臨大海,盛產漁鹽,同時冶鐵、農業亦很發達,所以國力強大,在當時各諸侯國中佔有重要地位。春秋時代,最先建立霸業的是齊桓公。

春秋時代齊世系圖(圖片提供:寶蓋頭/FOTOE)

公子小白能夠成為齊桓公,也有一個故事。齊國第十四位國君齊襄公荒淫無道,非常殘暴,國內一片混亂。他有兩位同父異母的弟弟,一名公子糾,一名公子小白(即齊桓公),他倆亦因害怕襄公而跟隨各自的老師避至別國居住。結果襄公被堂兄弟公孫無知、大將軍連稱和管至父殺掉,其後,這三人亦被一些大臣所殺。按照當時王位繼承規定,應是子承父業,但齊襄公沒有兒子繼位,只好由弟弟來繼承帝位。齊國的大臣分別通知兩位公子回國繼位。公子糾是哥哥,當時居於魯國,弟弟小白居於莒國。按道理繼位的應是公子糾,魯莊公因此派兵護送公子糾及其老師管仲回齊國。管仲認為公子小白居於莒國,因地理上離齊國較近,公子小白會較公子糾更快回到齊國,這對公子糾繼位是非常不利的。管仲帶了兵馬,想在半途中截停公子小白的隊伍。

管仲

管仲(公元前719—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被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他為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管仲少時喪父,生活貧困,為維持生計,與好朋友鮑叔牙合夥經商,卻失敗告終,後從軍,到齊國,經鮑叔牙力薦,成為齊國上卿(即宰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

管仲塑像。內蒙古赤峰市松洲法治文化公園(圖片提供:劉朔/FOTOE)

當管仲到達墨城時,遇上公子小白的隊伍。管仲為了阻止公子小白回國,不惜發箭射殺他,機智的公子小白假裝中箭身亡,以避過管仲追殺。管仲眼見「大功告成」,連忙策馬而去。其實公子小白並無受傷,管仲只射中他腰間的帶鈎。騙過管仲後,小白隊伍連日兼程趕返齊國,最終在公元前685年順利繼承王位,成為齊桓公。

明刊本《片壁列國志》插圖,描繪管仲發箭射公子小白的情景(圖片提供:文化傳播/FOTOE)

春秋時代的六棱金帶鈎。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圖片提供:海峰/FOTOE)

齊桓公即位後,立即派兵攔截魯國護送公子糾的隊伍。魯國國君魯莊公眼看齊桓公即位,令自己擁護的公子糾失勢,便與齊桓公的兵馬開戰,結果魯莊公賠了夫人又折兵,不但打輸了,更被齊桓公佔去一大片國土。齊桓公戰勝魯國後,要求魯莊公交出管仲及殺死公子糾。魯莊公在兵臨城下的情況下,只好就範,公子糾被迫自殺,亦將管仲擒拿。齊桓公之所以要殺公子糾卻生擒管仲,原來是其老師鮑叔牙的主意。鮑叔牙與管仲是「管鮑之交」,鮑叔牙認為管仲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向齊桓公推薦他出任相國。對齊桓公而言,委任一個曾射殺自己的人做相國,實在有點不可思議。不過,鮑叔牙向桓公言明利弊,認為:「當初管仲因為要讓公子糾繼位而射殺你,如果你現在能赦免他,將來他必定會忠心於你。」齊桓公思索後認為這也有道理,便聽從鮑叔牙的主意。據《左傳‧莊公九年》記:「鮑叔帥師來言曰:『子糾,親也,請君討之。管、召,讎也,請受而甘心焉。』乃殺子糾於生竇,召忽死之。管仲請囚,鮑叔受之,及堂阜而稅之。歸而以告曰:『管夷吾治於高傒,使相可也。』公從之。」

鮑叔牙

鮑叔牙,出生年月不詳,姒姓之後,名叔牙。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春秋時期齊國大夫。

「管鮑之交」

成語「管鮑之交」是形容管仲與鮑叔牙的友誼。最初見於《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管鮑善交也。」(意思是管仲認為只有鮑叔牙最能了解自己。後人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人們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友之間親密無間、彼此信任的關係。

鮑叔牙 (圖片提供:張慶民/FOTOE)

魯莊公的謀臣也認為管仲是一個人才,千萬不能放虎歸山,建議若不能留住管仲,便要殺掉他,但魯莊公礙於齊桓公的要求,只能將管仲交給齊國使者押送回國。管仲意識到魯莊公對他懷有殺意,在返齊的路途上,心怕魯莊公反悔派兵追殺他,心生一計,在囚車裏編了一首歌詞教士兵唱。士兵在歌曲的振奮下果然愈行愈快,兩日的腳程,只用了一天半便返抵齊國領土。據《東周列國志‧第十六回》記載,管仲所作的《黃鵠》的歌,詞曰:「黃鵠黃鵠,戢其翼,縶其足,不飛不鳴兮籠中伏。高天何跼兮,厚地何蹐!丁陽九兮逢百六。引頸長呼兮,繼之以哭!黃鵠黃鵠,天生汝翼兮能飛,天生汝足兮能逐,遭此網羅兮誰與贖?一朝破樊而出兮,吾不知其升衢而漸陸。嗟彼弋人兮,徒旁觀而躑躅!」歌詞大意是管仲把自己比作關在牢籠裏的黃鵠鳥,空有一身本領卻不能發揮,嗟嘆英雄無用武之地,不知道破籠而出的時候,是一飛沖天還是鬥志全失呢!

管仲(圖片提供:文化傳播/FOTOE)

管仲回國後,受齊桓公重用,出任相國,協助桓公治理國家,管仲提出:「昔者,聖王之治天下也,參其國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為之終,而慎用其六柄焉。」(意思是過去先王因政績而成就美名。召集眾長老來考察選擇百姓中有德行的人,制定法令作為民眾行為的準則,同時樹立相應的榜樣,以此把百姓維繫起來。從根本上解決那些細微末節的問題,用賞賜善行來引導民眾,用懲罰罪惡來糾正偏差,使長幼有序,為百姓立下規矩。)齊桓公在管仲、鮑叔牙等大臣輔助下,勵精圖治,數年間國富民強,國力大振,而齊桓公亦因國力強大後,開始有稱霸爭雄之心。

齊桓公拜相場景塑像。山東臨淄齊國歷史博物館藏品(圖片提供:聶鳴/FOTOE)

齊人婦女樂圖,《孔子聖蹟圖》冊,明代仇英繪,文徵明書(圖片提供:仇英/FOTOE)

2025-11-14 18:16: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