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后大禹村的历史人文古迹传说
秦姓,明中期从安业乡安业村迁来,繁衍至今17代,原属安业都五甲。
刘姓有二支:一支清中叶从本乡前刘家庄村迁来,繁衍至今12代;一支民国时期从本乡刘家圪垯村迁来,繁衍至今4代。
马姓,清中期不知从何处迁来,繁衍至今14代。
张姓,清末从本乡张家圪垯村迁来,繁衍至今7代。
李姓,民国时期从本乡岩头村迁来,繁衍至今4代,原属安业都三甲。
贾姓,民国时期从本乡杜家沟村迁来,繁衍至今4代。
彭姓,1955年从平遥县入赘迁来,繁衍至今3代。
赵姓有二支:一支民国时期从方山县圪洞镇后庄村迁来,繁衍至今3代;一支1996年从方山县圪洞镇后庄村迁来,繁衍至今2代。
王姓,民国时期从本乡善庆峪村迁来,繁衍至今3代。
陈姓,1967年从玉坪乡周家墕村迁来,繁衍至今2代。
郝姓,1980年从车赶乡李家山村迁来,繁衍至今3代。
任姓,民国时期从本乡大峪沟村迁来,繁衍至今4代。
党群服务中心
历史大事
民国十三年(1924),特大旱灾,籽种未入。
民国二十八年(1939),春夏大旱,不能入种。
民国三十二年(1943),日伪军进村扫荡,打死村民秦汉德。
民国三十六年(1947),遭受冷风袭击,地温突降,大秋作物受到大风早霜的影响而减产。
是年,“土地改革”,本村4户被定为富农、2人被定为恶霸,富农被批斗,恶霸被打死,他们的房产、土地分给贫下中农。
1951年,旱情严重,收成减半。
是年,在旧戏院社窑内成立学校。
1952年,不足30%的户加入互助组。
1953年,成立后大禹供销社。
1954年,村民全部加入初级社。
1955年,春大旱,三个月无雨,农历六月二十五始降小雨。
1956年1月,开展除“四害”(老鼠、麻雀、蚊子、苍蝇)群众运动。
是年6月,遭受冰雹袭击。
是年,后大禹与前大禹合并建立大禹高级社。
是年,成立后大禹信用社。
是年,八亩坪打一口灌溉用井,安装水车,人力推动,提水灌溉前坪10余亩地。
是年,组织全体村民在后湾挖井,晚上挑马灯轮班挖,最终因没挖到水而没建成大口井。
1957年,大旱,七、八、九三个月无有效降雨,秋粮大减产。
是年,早霜冻严重。
1958年,伏旱严重。
是年,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有的参加阳坡水库建设,有的到招贤、韩家山等地大炼钢铁,导致地里的庄稼不能及时收割,萝卜、蔓菁等秋菜被冻坏在地里。
是年,村民刘廷义在修建阳坡水库时病逝在工地。
是年,在下树家山老铁匠王升国的指导下,马家场里建起钢炉,从社员家中收集铁制品进行煅炼。
是年,村民安装有线广播。
1959年8月,连续降雨18天,洪水泛滥,造成严重灾情。
是年,因雨天柴湿,秦旭元母亲到土圐圙抱柴迟迟未归,秦旭元带着儿子去找母亲,早饭时分,废弃土窑突然坍塌压死他们一家三代三人。
是年,在旧戏院成立完小。
1960年5月4日至6日,降雪2寸多,气温下降,冻死小麦和出苗秋作物。
是年5月初至7月初,60天内滴雨未落,河溪断流,井水位下降,粮食大幅减产,村民吃救济供应粮勉强度日。
是年,大饥荒,社员依靠吃救济供应粮(红薯片等)度日,本大队饿死3人。
1961年,大力实施旱地变水地工程,用柳木度水槽跨大禹沟河引西廊门沟水灌溉坪里耕地120余亩。
是年,在秦树林家院成立后大禹人民公社。
是年,大队安装手摇式电话。
是年,大禹管理区分设为后大禹生产大队与前大禹生产大队,后大禹生产大队下设7个生产队。
1962年,落实“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政策,按生产队核算收益分配。
是年,学校迁到合成院,占用大队和秦长明家各4孔石窑。
1963年,大井坪新建1口大口井,既供人畜吃水,又浇灌耕地。
1964年,“外学大寨,内赶孙家沟,建设稳产高产田,改变贫困面貌”,当年到七十年代末,持续在松峪梁、沙塔梁、神树山、南舍梁等地修建梯田1500多亩。
1965年,春夏连续干旱180多天,河水断流,水库干涸,人畜缺水。
是年,原来的7个生产队增设为8个生产队,新增的生产队叫新六队(社员认为叫八队不吉利),原来的7个队从各自所有耕地中划分一部分耕地给新六队,因此新六队的耕地一直比较分散。
是年,马留保考取山西大学,是本村第一位新型大学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公社拆毁老爷庙,用所拆材料在献殿东西两侧各修一间耳房;学校拆毁观音庙,利用所拆材料和前大禹老坟中的石头在合成院新修7孔窑洞;医院拆毁禹王庙,利用所拆材料在牧禹沟修建5孔窑洞;供销社拆毁黑龙庙,利用所拆材料新修了库房。
1967年,“文化大革命”成立革命组织,造反组织夺权,批判当权派,时任支书李建录、大队长马义图被批斗。
是年,八亩坪新修10孔砖窑,每个生产队各占1孔库房,大队占用2孔。
是年,成立后大禹公社医院。
是年到1970年,持续四年在牧禹沟打坝,共打3到大坝、3到小坝。
1968年,遭受严重春旱,造成粮食大幅减产,总产量不足常年一半。
是年,在合成院成立七年制初中。
1969年,成立后大禹兽医站,2001年与岐道兽医站合并为大禹兽医站,办公地点在岐道村。1970年,二队在刘廷俭家院内开办豆腐坊。
是年,本村入赘女婿彭遐龄在“一打三反”运动中被开除公职,在本村接受改造,1973年恢复公职。
1971年,党中央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成立村保健所,任捧娥(女)任赤脚医生。
1972年,大旱,春夏两季未降一次透雨,河流枯竭,水位下降,泉水干枯,粮食减产四、
五成;冬季无雪,灾情严重。
是年,开始宣传计划生育、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政策。
是年,后大禹公社在秦长明家院内办起木业社,1974年停办。
1973年,分别建成扬程20米、20米、40米三座小型机电灌溉站,安装10千瓦、7.5千瓦、
9千瓦水泵,抽河水灌溉耕地80余亩。
是年,上级补一半、大队出一半购买柴油发动机和碾米机、磨面机、滚则磨,办起磨坊。
是年,村民开始义务投工,陆续建设大(大峪沟)后(后大禹)简易公路。
1974年,通电,村民安装了电灯。
1975年,分别建成扬程40米、20米小型机电灌溉站,安装10千瓦、9千瓦水泵,抽河水灌溉耕地70余亩。
是年,大队办起电磨坊。
是年,大队买回一台30马力拖拉机,秦喜勤、李孝任驾驶员。
1976年9月17日,遭受雹灾。
是年,大队在马家场院内的4孔石窑内办起粉坊,1980年停办。
1977年,在八亩坪大队的10孔砖窑旧址新建10孔木梳背窑,初中迁入。
是年,大队买回1台12马力手扶拖拉机,秦长贵、秦根喜任司机。
是年,后大禹联校教师冯佃成被评为山西省模范教师。
是年,修通到冯家山公路。
是年,建成扬程20米小型机电灌溉站,安装1台5千瓦水泵,抽井水灌溉耕地55亩。
1978年6月14日,大面积遭受冰雹、大风袭击,农作物受灾严重。
是年,上级下发一台脱粒机、一台切草机。
是年,成立九年制高中,1981年停办。
是年,大队第一次购买高音喇叭。
是年,开始推行分组作业、联产到组、联产计酬责任制。
1980年,建设扬程15米小型机电灌溉站,安装1台15千瓦水泵,抽河水灌溉耕地100亩。是年,后大禹公社在大井坪修建前后两进院落,结束了占用本大队个户或集体房屋办公的
历史。
1981年,落实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责任到人。
是年,供销社买回1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是全村第一件无线电器,各机关人员及村民争
相去看电视节目。
1982年,建成扬程20米小型机电灌溉站,安装1台10千瓦水泵,抽河水灌溉耕地29亩。
1983年,在高崖底修建粮库及办公室,成立后大禹粮站,1992年撤销后大禹粮站。
是年,秦宇占用台则坡石窑开办豆腐坊。
1984年,生产大队变为村民委员会,村民投票选举村委干部。
是年,县公路局测设大(大峪沟)后(后大禹)公路。
1985年4月,供销社发放赊销棉布。
是年,大(大峪沟)后(后大禹)公路技术改造。
1988年7月18日,暴雨袭击,洪水泛滥成灾。
1989年,村民马宝珍买回全村第一台彩色电视机。
1990年,村委在八亩坪统一规划,村民分户建设100余孔砖窑。
1992年至1995年,连年实施“3923项目”,在黏土梁、北梁、寨梁、南梁等地机修梯田1500多亩,同时修通田间路。
1994年,村委在八亩坪、钟楼坪统一规划,村民分户建设100余孔砖窑。
是年,初中教室东侧新建二层教学楼,每层3个标准化教室。
1996年,大(大峪沟)后(后大禹)公路完成铺油任务,达到四级公路标准,系临县第一条乡镇油路。
是年,后大禹乡党委政府在本村召开机修梯田工作现场会。
是年,在合成院新修每层3个标准教室的二层小学教学楼。
1997年,建成后大禹上树家山沙砾路面公路。
1999年,全村安装10部程控电话。
2001年2月,后大禹乡与岐道乡合并为大禹乡,本村不再是乡政府驻地。
是年,初中原教学楼东侧新建二层教学楼,每层3个标准化教室。
是年,临县生态项目办公室在大有沟打一道中坝,最大坝高22米,坝顶长70米,把顶宽3米,设计总库容42.22万立方米,设计拦洪库容28.6万立方米。
是年,后大禹上树家山公路铺设沥青渣油路面。
2002年,拆除旧戏台,原址新修戏台。
2003年,村民冯旺勤租用原后大禹乡政府成立禹欣学校,面向全县招收小学生和初中生,2014年停办。
是年,北山退耕还林(生态林)682亩。
2005年,初中停办。
2006年,大禹小学教师王改秀被评为山西省优秀班主任。
2008年,后大禹上树家山公路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重新铺设沥青渣油路面。
2009年,水泥硬化6公里后大禹冯家山公路。
是年,小学迁到原后大禹初中院内,成立九年制寄宿学校。
是年,水泥硬化4公里大后线岩头公路。
是年,硬化10公里后大禹—石窑线。
是年,改建硬化15公里大峪沟—后大禹—树家山—方山界公路。
2011年,实施“户户通工程”,水泥硬化村内巷道及通户公路。
是年7月,建设吕梁临县大禹乡后大禹无线机房。
2012年,在油房湾修建蓄水池,黏土梁修建水塔,铺设安装了上、下水主管道,因村民积极性不高,自来水未安装进户。
是年,实施“五件实事”项目,利用村集体闲置房屋,改造建设了宴会厅,配套厨具、餐具等,同时建起理发室、小澡堂、磨坊、豆腐坊。
2015年8月,省农业农村厅干部姚振军任村第一书记。
2016年,成立临县秦建种养合作社,养殖118头肉牛。
是年,成立临县全禹、禹绿两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
是年,将原小学二楼改造为党群服务中心,室内进行了刮白、铺地,购买了会议桌、椅子、文件柜等。
是年,县新闻办派驻驻村工作队,队长为新闻办主任杨秀春(女)。
是年,安装30盏太阳能路灯。
2017年9月,投资231万余元实施建制村畅返不畅及贫困村村通道路建设项目,建设后大禹——石窑5米宽1.382公里水泥路,当年12月完工。
是年,硬化大井坪广场700多平方米、后场里广场1000余平方米。
是年,村委3孔窑洞顶加盖彩钢,更换门窗,室内刮白,改造为村级卫生室,。
是年,与前大禹共同集资,在大后公路前大禹和本村进出村口各修建一个牌楼。
2018年,退耕还林(核桃)1215亩。
是年,原小学5孔窑洞顶加盖彩钢,更换门窗,内墙刮白,配置厨具、灶具和六支单人床及被褥,改建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是年,整村脱贫。
2019年6月,实施2.3公里后大禹—寺墕线建制村畅返不畅及贫困村村通道路建设项目,2019年11月竣工。
是年,省农业农村厅干部常红(女)任村第一书记。
是年,临县税务局派驻驻村工作队,队长为刘兴福,队员为秦建、常红(女)。
是年,环境卫生整治,修建小矮墙800余米。
是年,在佛堂峪村建设确权容量350kw村级光伏扶贫电站。
2020 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全村封路防疫。
是年3月,建设吕梁临县大禹乡后大禹综合业务区汇聚无线机房。
是年,实施核桃提质增效项目2000亩,项目区核桃树施肥、修剪、涂白。
是年6月,实施3.15公里前小峪到后大禹农村公路提质扩面工程建设项目, 11月竣工。
是年,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低家沟平田整地50余亩,挖排洪渠1000余米。
是年,环境卫生整治,喷涂粉刷村内墙壁1万余平方米,彩绘、彩妆文化墙2000多平方米,大后公路东西进出村口各修建一个村名标志碑。
是年,安装太20盏阳能路灯、32盏广场装饰灯。
是年,大禹沟河八亩坪段北岸修建河坝440余米。
是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彻查人口出生变动情况以及房屋情况。
2021年春节前后,继续全民抗击新冠病毒,不做事宴不聚会,外来和外出返乡人员登记报备。
是年,国家免费为村民接种抗新冠病毒疫苗。
是年3月,县城到本村电动公交车202路开通,每天往返三辆次。
是年,5月15号下雨之后,直到8月18日夜才又下雨,连续95天干旱成灾。
是年,实施核桃提质增效项目2000亩,对项目区核桃树进行施肥、修剪、涂白。
是年,嫁接改良核桃1000余亩。
是年,学校停办。
是年7月,2名老党员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是年,补充缴纳养老保险金,本人补缴每年200元,国家补助70元,原来缴纳基础养老金为每年个人200元,国家补助35元。
是年7月,汾阳县贾家庄镇政府干部曹小慧任本村第一书记。
是年,临县税务局派驻驻村工作队,队长为秦文生。
是年,完成了村民房屋产权登记,内容包括权利人的基本情况、房屋所有权内容、房屋的客观现状及土地使用权的情况,并附房屋及土地测绘图。
是年10月,国家给每户发煤1吨,用户出600元,至少比市场便宜1000元,全村发放668吨。
是年11月,第六届村“两委”换届选举,本村“两委”为“三七”结构,8人组成,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一人兼,一名支部委员兼任村委委员。
2022年初,新冠疫情反弹,继续强化防疫措施,禁止唱戏、集会等大规模人群聚集活动,进出村路口设卡检查“健康码”“行程码”,外来和外出返乡人员登记报备。
是年2月,对十八大以来发展的党员全面排查整顿。
是年3月,全村开展房屋建筑承载体调查,对全村现有房屋全覆盖体检。
是年3月,开始对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全面开展清合同、化债务、增收入(简称“清化收”)工作。
是年4月,进行全民核酸检测。
是年5月,实行常态化疫情防控,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卡口,除检测“健康码”“行程码”“场所码”外,还需提供5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是年10月,疫情防控静默管理6天,全村封控,每天集中采核酸,村民不聚集、不串门。
是年12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出台“新十条”,全面放开新冠疫情防控管控;撤销卡点,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
古今人物
一、人物介绍
马玉图(1923—2010),中共党员,先后任大禹村小学教师、一区宣传部长、临县第一完小校长,1948年随军参加大西北、大西南战斗,解放后历任留坝县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陕西省汉中地区纪检委副书记。
二、人物名录
(一)综合名录
秦建中,明末贡生。
马留保,1947年生,1970年考取山西大学,吕梁市实验中学中教高级教师。
常谈连,1950年生,女,马留保妻,贺昌中学中教一级教师。
秦三旺,1950年生,中共党员,退休中小学高级教师。
马喜顺,1961年生,汾西矿务局环保处处长。
马忠良,1964年生,汾西矿务局煤矿矿长。
秦清平,1966年生,大专学历,县政协第十届委员,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临县传统彩塑省级非遗传承人。彩塑作品《大唢呐吹奏艺人》荣获山西省文博会神工杯金奖,入编中国雕塑年鉴2017艺术家名单,在《雕塑》杂志刊登作品并发表论文多篇。
秦海玉,1979年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东峁学校、副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
秦泽云,1986年生,中北大学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学士,中北大学材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中电54所高工。
冯彦芳,1992年生,女,河南新乡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士,天津城建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武汉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
赵强,1993年生,青岛大学经济学专业学士,四川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冯泽,1994年生,哈尔滨理工大学远东学院会计学专业学士,太原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国十九冶助理工程师。
赵宏,1995年生,女,吉林农业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学士,山西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山西昆明烟草有限责任公司助理工程师。
秦若钦,1999年生,中共党员,中国农业大学电气工程与办公自动化学士,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与办公自动化在读硕士研究生。
(二)烈士
刘秋栓, 1941年参加工作,队员,1943年在离石大武牺牲。
刘凤山, 1942年参加工作,战士,1945年在汾阳牺牲。
秦丙六, 1944年参加工作,战士,1945年在汾阳牺牲。
秦光炳, 1944年参加工作,战士,1946年在汾阳三泉镇牺牲。
刘林保, 1943年参加工作,排长,1948年在文水县牺牲。
秦明全, 1943年参加工作,排长,1949年在阳曲县牺牲。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村干部名录
党支部书记
李井泉 1958年—1960年;
曹汝银 1960年—1961年;
秦贵元 1961年—1963年;
李建禄 1963年—1966年;
马义图 1966年—1973年;
秦斌旺 1973年—1976年1月;
刘廷忠 1976年1月—1977年1月;
秦明义 1977年1月—1978年1月;
秦斌旺 1978年1月—1979年1月;
李 忠 1979年1月—1982年1月;
马义图 1982年1月—1995年1月;
秦长贵 1995年1月—1998年5月;
秦廷贵 1998年5月—2014年11月;
秦银秀(女)2014年11月—2017年8月;
秦 建 2017年8月——2021年11月;
秦三河 2021年11月——。
村长、大队长、革委会主任、村委会主任
马义图 1967年2月—1974年1月;
秦斌旺 1974年1月—1977年1月;
秦廷贵 1977年1月—1983年8月;
马谈顺 1983年8月—2005年11月;
秦廷贵 2005年11月—2008年11月;
秦 建 2008年11月—2014年11月;
秦平顺 2014年11月—2017年11月;
空 缺 2017年11月—2021年11月;
秦三河 2021年11月—。
(四)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老党员
秦俊林,女,1931年10月15日生,1948年10月入党,享受建国前老党员补助,2021年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马志宇, 1931年11月12日生,1950年8月1日入党,2021年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经济发展
农业
1978年,全村耕地面积4029 亩,其中水浇地161亩,旱地3868亩。2018年全村耕地面积为2657亩。2003年退耕还林(生态林)682亩;2018年退耕还林(经济林)1215亩。
传统农业村,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以外出务工、务农为主,粮食作物以玉米、谷子、豆类、薯类为主。2021年种植面积:玉米1500多亩、谷子500亩、马铃薯300余亩、豆类及其它小杂粮300余亩。
养殖业有:1户养牛118头,6户养猪2000余头,1户养羊80只,2 户笼养蛋鸡7000 余只。
第三产业
村内有4户商铺,2户药店(1户大禹卫生院后大禹分院,1户为后大禹村级卫生室)。
外出务工700余人,经营超市、烟酒14户,开饭店4户,开药铺1户,汽车修配3户,从事建筑装潢300余人,交通运输12人,出租车营运8人,服务业150多人。
民居建筑
1980年之前,民居房屋多为位于半山腰的土窑洞、石接口土窑洞,有十多院厦子院、四合院。改革开放后村民陆续零星修建了部分砖、石砌窑洞,改善居住条件。1990年以来村委先后二次统一规划、村民集中山下平地内修建400多孔砖砌窑洞。村内现有2户占地7间砖混结构四层楼房,1户占地3间砖混结构三层楼房,15户占地40余间砖混结构二层楼房。
民国二十一年后大禹五义团成员在大武留影老照片
公益事业
教育
1951年在旧戏院社窑内成立学校,1959年在旧戏院成立完小。1962年学校迁到合成院,占用大队和秦长明家各4孔石窑。1966年学校拆毁观音庙,利用所拆材料和前大禹老坟中的石头在合成院新修7孔窑洞,1968年成立七年制初中。1977年在八亩坪原大队10孔砖窑旧址新建10孔木梳背窑,初中迁入。1994年、2001年分别在初中教室东侧新建二层教学楼,每层3个标准化教室。1996年在合成院新修每层3个标准教室的二层小学教学楼。2005年,初中停办。
2009年小学迁到原后大禹初中院内,成立九年制寄宿学校。2021年学校停办。
1978年在合成院成立九年制高中,1981年停办。
历任校长(教师)有:秦庆亮、苗玉玺、武长海、段树升、刘席珍、薛运桥、刘全义、刘润章、刘德善、刘仲祥、马秀平、秦玉荣、秦顺平、秦海平、樊来水、刘峰等。
私立学校 2003年,从事建筑工程小有成就的村民冯旺勤租用原后大禹乡政府成立了禹欣学校,在周边村招收小学和初中学生,学生总数一度曾达到近700名,2014年停办。
医疗卫生
1971年,党中央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成立村保健所,任捧娥(女)任赤脚医生。2017年刘顺庆任乡村医生,将村委3孔窑洞顶加盖彩钢,更换门窗,室内刮白,改造为村级卫生室。
2018年起实施健康扶贫,全村215户63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健康档案,全村47户135人因病致贫户签订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协议,办理慢性病证,免除贫困人口新农合参保费用。
社会保障
2018年,全村新农合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87%,全村养老保险参保率93%。2020年全村60岁以上317人领取养老金;低保户49户78人;五保户(特困供养户)22户22人;残疾人27户32人,2020年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7户7人,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11户14人。全村有复员退伍军人15人,现役军人3人。
文化体育
本村自古为区域中心和文化大村,民国19年(1930)开始设集,农历每月逢二、七集,现在逢二日赶集人较少,街道不很热闹,逢七,周边村仍有不少人来赶集;腊月二十四为一年中最大的集。
民国年间有过戏班,闻名晋西、陕北一带,特别是道情传承人“云里飘”(本名秦生全)、“鸡毛丑”、“红毛旦”等人技艺精湛、唱腔圆润,演唱技艺几近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延安文艺汇演期间曾给党中央、毛主席表演,获得极大成功,中央为他们颁发了奖状。
村内现有一班响工,为周边村民表演服务,班主为秦芝荣。
其他
1958年村民安装了有线广播。1961年大队安装手摇式电话。1974年通电,村民安装了电
灯。1978年大队第一次购买高音喇叭。1981年供销社买回1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是全村第
一件无线电器,各机关人员及村民争相去看电视节目。1999年全村安装10部程控电话。2011年7月建设吕梁临县大禹乡后大禹无线机房,极大改善了附近网络通讯质量。2012年实施“五件实事”项目,利用村集体闲置房屋,改造建设了宴会厅,配套厨具、餐具等,同时建起理发室、小澡堂、磨坊、豆腐坊。2016年安装30盏太阳能路灯。2018年将原小学5孔窑洞顶改建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20 年环境卫生整治,喷涂粉刷村内墙壁1万余平方米,彩绘、彩妆文化墙2000多平方米,大后公路东西进出村口各修建一个村碑,新安装20盏太阳能路灯、32盏广场装饰灯。
2021年3月,县城到本村电动公交车202路开通,每天往返三辆次。
遗踪古迹
庙宇
禹王庙旧址位于村东北,民国四年(1915)移建禹王庙坪,为砖木瓦房结构,规模宏大,“文革”时毁坏,2003年在大庙梁重建为砖混结构窑洞出檐建筑,并新塑神像。
黑龙庙位于大庙梁,原为砖木瓦房结构,庙对面建有戏台,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文革”时毁坏,2003年原址与禹王庙同时重建为砖混结构一体窑洞出檐建筑,并新塑神像。
真武庙位于大庙梁禹王庙、黑龙庙北,与禹王庙、黑龙庙为前后院布局,2003年新建砖混结构窑洞出檐建筑,并新塑神像。
老爷庙原址位于老头起,为砖木瓦房结构,建有完整的大门院墙,“文革”时毁坏,2004年原址重建为仿古瓦房建筑,并新塑神像。
观音庙原址位于观音庙坪,原为砖砌窑洞有厦檐结构,“文革”时毁坏,2004年与老爷庙同时重建为一体仿古瓦房砖混结构建筑,并新塑神像。
山神庙、五道庙原址位于小峪沟门口,为砖砌窑洞,“文革”时毁坏,1994年原址重建为同排一体石木砖瓦房结构建筑。
文昌庙、魁星庙位于印圪垛,2016年新建,为同排一体砖混平顶结构建筑。
佛堂庙为本村秦姓、马姓传统家庙,位于善益沟,自然塌损,2013年进行维修,原窑洞上部加建琉璃瓦顶,新建围墙、大门。
厦子院
现有一院保存完整的厦子院,位于灰砂圪垛,为秦氏旧宅。正面6孔砖窑建有厦檐,东西两侧原来建有砖木瓦房,后来拆除后建成砖混结构平板房,院南为砖墙、中式古大门。
人文地名
秦举沟、贾家沟、禹湾里、老虎滩、寨梁里、禹王庙坪、牧禹沟、牧禹梁、马家场、通宝洼、广云圪垯、山羊圪垯、印圪垛、合成院、松峪梁、沙塔梁、神树山、南舍梁等。
村名标志碑
民情撷要
唱戏及祭祀
正月唱活日子人口戏,与前大禹一起唱。
四月唱小满戏,小满节时或起、或正唱、或杀必须唱戏,与前大禹一起唱。
九月唱活日子丰收戏,与前大禹一起唱。
九月十三羊牲
以前,全村分前村、当村、后村三个区域,每个区域各推选一组主家纠首,分别主办、负责三台戏相关事宜;2008年开始,全村推选一组主家、纠首,主办、负责全村所有神事,全村按户根据居住区域轮流当主家、纠首。
正月二十五天苍节习俗
以前没有正月点灯习俗,2008年农历正月二十五,由当年的主家、纠首在旧戏台院提前架设好线路,布设了灯位,晚上村民上布施、按人按灯泡(代替点灯),祈求一年万事如意、平安吉祥,一直延续至今。
以前正月二十五天苍节打火、捏狗狗、点灯盏,即,正月二十五白天用黄豆面捏成十二生肖动物形状,手巧的妇人还捏成狗拉车等造型,动物眼睛通常用黑色大豆,并蒸熟;同时每户用黄豆面捏一个灯碗,放入用麻纸渗麻油做成的灯芯。晚上,各家在自家大门外点一个小火堆,灯碗内放入麻油和灯芯点亮,利用在火堆的火烤热、烤干提前做好的生肖动物,趁热吃掉,祈求全年风调雨顺,无病无灾。
方言中有音无字的词语
1、pia
piā: 作名词用,例:称房顶叫 piā,分瓦 piā、草 piā、
泥抹 piā。篱笆,俗称笆篱,用来晾晒物品,也叫 pi
ā。
作动词用,例:将物件放到高处称 piā到上头。如 piā架。
Piǎ开:分开,如 piǎ 开腿、piǎ烂、piǎ折。
2、qia
qiā:闹情绪,不愿动,称 qiā住不动。
qiā人:超负荷难以承受称作“ qiā人”。例:如今背
上六十斤就 qiā人
qiá:作动词用,相当于“抱”,例:抱柴禾说“qiá柴”;生
孩子说“qiá戏”;问生了男孩还是女孩,说“qiá得个
甚?”
qià:指某种事物的转折,例:正午后说“日头 qià 转了”;
人过四十说“走上 qià坡路了”。
3、rua
ruā:ruā人:糟蹋人。
ruā粪:施底肥。
ruā名败兴:败坏名声。
ruá:ruá腚赖胯:不景气。
ruà:ruà下:甩下。
ruà脚打手:举止轻佻。
4、sa
sà:即挑选,亦说挑 sà
5、wa
wā:wā眉哭眼:不干净。wá:“抓”的意思,例:wá一把枣。
wá抓:动手动脚,不规矩。
wà:“堆”的意思,例:一堆一 wà,东西很多,一堆
一堆的。堆在那里也说 wà在那里。
wà下:相当于堆下,例:眉眼 wà下,意思是把脸堆下。
6、xia
xiā:斜与邪的古都音。
xiā回:互相往来。
xiá:xiá神显验:过分夸张。
xiǎ:xiǎ开:张开。例:把腿 xiǎ开,意思是把腿张开;xiǎ
拉活厮,形容行走不正常。
7、xua
xuā:斜与横均说 xuā。
放 xuā:指不讲理,例:xuā八理九。
8、za
zá:脚踏在上面叫 zá。
故事传说
龙王还地
位于临县东部的汉高山,山高岭峻,风光秀丽,相传当年汉高祖刘邦在此斩巨蟒起义,因此而得名。
汉高山上自古就建有高祖庙、文昌庙、姑姑庙等各种庙宇,鳞次栉比,气势恢宏,周边临县、方山、离石、岚县等地的群众常常上山朝拜、祭祀,香火十分旺盛。清朝末年,由于灾荒不断、战争频繁,人民生活贫困,山上的庙宇年久失修,一副凋败荒凉模样。后大禹村秦光清眼见汉高山庙毁祀微,一派荒芜凄凉,决心牵头集资维修重建山上庙宇,重振汉高山昔日香火与辉煌。
他召集了几名爱心人士,上内蒙、过陕西、遍山西,晓餐露宿,以自己的虔诚与爱心化缘筹资。之后,常年居住在山上,精打细算,精心施工,终于依旧制恢复了汉高山昔日盛况。可在最后平整清理场地时有人偶然间刨出了一个龙王牌位,由于当初召集周边村民共同回忆山上庙宇状况及布局时谁都不记得曾经有过龙王庙,所以也就没有预算和规划建设龙王庙。牌位的出现显然说明山上原来就建有龙王庙,只不过由于塌毁年代久远,在世的人谁都没见过或不记得了。此时刨出了牌位不正是龙王在提醒人们要建设龙王庙吗?可前期为了建好庙宇,他们不仅已经花光了所筹资金,几个主持人还将家里能提供的物资全部捐献了出来,修建龙王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该怎么办呢!
秦光清考虑了很久,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将家中位于廊门沟门上仅有的两亩水地卖了,用卖地钱修建起了龙王庙。
庙宇整砌一新,后续工程全部完工后,众人选择了一个良辰吉日准备为庙宇开光。这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周边各地的村民都来参加、见证庙宇开光盛况。中午时分,开光仪式快结束时,原来晴空万里的汉高山周边上空突然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不一会儿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持续了约莫一个时辰。大雨使得大禹沟里山洪爆发,可奇怪的是,山洪没有冲毁或冲走村民的任何财物,只是在廊门沟门口紧靠秦光清卖掉的水地旁新淤出了足足三亩水地。
人们都说这时龙王还给秦光清的地。
艺文语谚
后大禹圣旨碑文之一
布政司经历秦立德青石敕命碑;
口给予秦立德祖父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考绩报循良之最,用奖臣劳;推恩溯积累之遗,载扬祖泽。尔秦辍格,乃捐职布政司经历秦立德之祖父,锡光有庆,树德务滋,嗣清白之芳声,泽留再世,衍弓裘之命绪,祜笃一堂。兹以尔孙,遵例急公,貤赠尔为懦林郎,锡之敕命,于戏!聿修念祖,膺茂典而益励新猷;有毂
贻孙,发幽光而丕彰潜德。
口给予秦立德祖母的圣旨
制曰:册府酬庸,聿著人臣之懋绩;德门辑庆,式昭大母之芳徽。尔郭氏,乃捐职布政司经历秦立德之祖母,箴诫扬芬,珩璜表德,职勤内助宜家,久著其贤声,泽裕后昆锡类,式承乎嘉命。兹以尔孙,遵例急公,貤赠尔为安人,于戏!播徵音于彤管,懿范弥光;膺异数于紫泥,
天庥永劭。
口给予秦立德父亲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资父事君,臣子笃匪躬之宜;作忠以孝,国家鸿锡类之恩。尔秦作霖,乃捐职布政司经历秦立德之父,善积于身,祥开厥后,教子著义方之训,传家裕堂构之遗。兹以尔子尊例急公,赠尔为儒林郎,锡之敕命。于戏!殊荣必逮于尔生,宠命用光,夫有子承兹攸隆,永芘忠勤。
口给予秦立德之母的圣旨
制曰:奉职在公,嘉教劳之,有自推恩将母,宜锡典之攸隆。尔刘氏,乃捐职布政司经历秦立德之母,懿范宜家,夙协承筐之徽,母仪贻毂,载昭画荻之芳。兹以尔子,遵例急公。赠尔
为安人。于戏!彰淑德于不瑕,式荣象服,膺宠命之有赫,永贲泉墟。
口给予秦立德生母的圣旨
制曰:奉职在公,嘉教劳之,有自推恩将母,宜锡典之攸隆。马氏,乃捐职布政司经历秦立德生母,懿范宜家风,协承筐之徽,母仪贻毂,载昭书获之芳。兹以尔子。遵例急公。封尔为安人。
于戏!彰淑德于不瑕,式荣象服,膺宠命之有赫,益贲徽音。
敕命
乾隆五十二年三月初一日
后大禹圣旨碑文之二
布政司经历秦元岗汉白玉敕命碑:
口给予秦元岗祖父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考绩报循良之最,用奖臣劳推恩溯积累之遗,裁扬祖泽。尔秦大格,乃捐职布政司经历秦元岗之祖父,锡光有庆,树德务滋,嗣清白之芳声,泽留再世衍弓裘之令绪,祜笃一堂。兹以尔孙,遵例急公,赠尔为儒林郎,锡之敕命,于戏!聿修念祖,膺茂典面益励新猷;有榖贻孙,发幽光而丕彰潜德。
口给予秦元岗祖母的圣旨
制曰:
册府酬庸,聿著人臣之懋绩德门辑庆,式昭大母之芳徽。尔郭氏,乃捐职布政司经历秦元岗之祖母,箴诚扬芬,珩璜表德,职勤内助宜家,久著其贤公泽裕后昆锡类,式承乎嘉命。兹以尔孙,遵例急公,赠尔为安人,于戏播徽音于彤管,懿范弥光膺异数于紫泥,天庥永劭。
口给予秦元岗之父的圣旨奉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资父事君,臣子笃匪躬之宜;作忠以孝,国家鸿锡类之恩。尔秦作梁,乃捐职布政司经历秦元岗之父,善积于身,祥开厥后,教子著义方之训,传家裕堂构之遗。兹以尔子遵例急公赠尔为儒林郎,锡之敕命。于戏!殊荣必逮于所生,宠命用光,夫有子尚佑启益励忱恂。
口给予秦元岗之母的圣旨、
制曰:
奉职在公,嘉教劳之;有自推恩将母,宜锡典之攸隆。尔郝氏,乃捐职布政司经历秦元岗之母,懿范宜家,夙协承筐之徽,母仪贻毂,载昭画获之芳。兹以尔子,遵例急公,封尔为安人。于戏!彰淑德于不瑕,式荣象服,膺宠命之有赫,永贲泉墟。
口给予秦元岗生母的圣旨
制曰:
奉职在公,嘉教芳之,有自推恩将母,宜锡典之攸隆。尔王氏,乃捐职布政司经历秦元
岗生母,懿范宜家风,协承筐之徽,母仪贻毂,载昭书获之芳。兹以尔子遵例急公,封尔为
安人。于戏!彰淑德于不瑕,式荣象膺,宠命之有赫,益贲徽音。
后大禹秦氏坟碑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群峰环抱,绿水环茔,风水优胜,镶嵌坟茔。我祖之德,众望知情,含辛积苦,劳碌终生,为人忠厚,善良一生,勤俭持家,和睦家邻。便于后士,立碑芳名,不足之处,高祖之情后士不明,年长日久,家谱遗失,先人辞世,我方考核,高祖五人,只知一名,女氏未闻,具不详明。
2005年清明立
谚语
牡丹花虽好,全凭绿叶扶持。
哄死人的不偿命。
山不转路转,路不转遇转。
看水放船,看人下帖。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借锅容易拔锅难。
吃了的嘴软,荷了的手软。
着急不过人等人,伤心不过人害人。
有钱买得鬼推硙。
有钱难买人亲人。
牌楼
参与调查村民:秦三河、秦作有、李文斌、张缠平、郝乃贵、张万启、秦玉珍、刘廷俭、马谈顺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